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行将关闭的托雷斯比煤矿。来源:《每日电讯报》)

 

2015年710日,诺丁汉郡托雷斯比煤矿690米的地下矿道内进行了最后一次换岗。在这个周五过去之后,这座开发于1925年的老牌深层矿井就将结束其长达九十年的服役历史,正式停工。对于诺丁汉郡而言,这标志着当地250年采煤历史的终结;对于英国而言,这意味着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深层煤矿业,将在21世纪的拂晓时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关闭托雷斯比煤矿并不是英国煤炭公司本轮裁撤计划的全部。在约克郡,同样由英国煤炭公司所有的柯灵利煤矿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届时英煤将不再进行深层采煤作业。而在南约克郡,于 2013年由员工集体经营的哈特菲尔德煤矿虽然已经不再受制于英国煤炭公司的节度,但也还是在6月份宣布将于明年关闭。如果这两项计划按期完成,那么在一年以后,英国境内的深层采煤将彻底成为历史,只剩下26座产量逐渐减少的露天煤矿还将在另外一家企业UKCSMR(英国露天煤矿开采有限公司)的旗下继续运作。

 

根据英煤官方说法,关闭深层煤矿的决定主要是基于公司的财务考虑——如此窘境被认为与煤炭行业总体的不景气有关。在哈特菲尔德煤矿,管理层对关闭矿井的解释是销路不畅,本质上与英煤的担忧大同小异。统计数据证实了煤炭业者的担忧:在2015年第一季度,英国电力部门对煤炭的需求同比下降了23%,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则同比上升了21%。占英国煤炭消费79%的燃煤发电不断被淘汰,而被煤炭业者寄予厚望的碳捕获技术(深层矿井可以作为封存二氧化碳的场所)却迟迟无法投入实际运用。煤业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

 

不过,仅仅是总需求的萎缩,似乎还不足以宣告煤炭的死亡。虽然遭受了需求端的沉重打击,煤炭仍在2015年第一季度贡献了英国总发电量的31.3%,超过了天然气(25%),也多于占22.3%的可再生能源——拜其恒定的物理属性所赐,煤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业燃料,拥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但煤炭的价值并不只由物理法则决定。英国煤炭行业面临的第二股压力来自市场:由于国产煤成本高昂且总量有限,英国经济对煤炭的需求如今主要依赖源自俄罗斯、哥伦比亚、美国等地的进口煤。而在“页岩气革命”的冲击下,国际市场对煤炭供大于求,导致煤价重挫,这对本已江河日下的英国煤矿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与勉力维持的企业相比,矿工受到的打击可能更为严重。随着托雷斯比和柯灵利两大煤矿的关闭,1300多名矿工将不得不在诺丁汉与约克郡的就业市场上竞争日渐稀少的工作岗位。对于他们而言,换工作本身并不是什么稀罕事——1300多名矿工中有不少人是在原本工作的煤矿被关闭之后,从英格兰其他产煤区来到这里的。他们对托雷斯比与柯灵利并没有土生土长的眷恋,但这两座煤矿无疑已经成为最后的栖身之所。在这一次丢掉饭碗之后,矿工们的采煤技术无处施展,他们将不得不在萧条的本地就业市场上与更年轻、且技能更灵活的对手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矿工们即便从雇主那里领到了一笔裁员补偿金,也只是稍微推迟靠领失业救济度日的未来而已。

 

矿工们并不愿意屈服于如此惨淡的未来。在接受BBC采访时,全国矿工工会(NUM)柯灵利支部书记凯斯·保尔森就表达了矿工们的不满:“不要指望工人们会支持一个逼他们领救济的(停产)计划。……正常人都不愿在那种协议上签字。”而从历史上看,如果矿工对资方的提议感到不满,后果有可能会很严重:煤矿工人在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1926年总罢工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而在1974年,煤矿工人大罢工造成的能源危机直接导致了保守党爱德华·希思政府的倒台。而对于当代英国人而言,煤矿工人最著名的战例无非于1984年由时任NUM主席亚瑟·斯卡吉尔所挑起的大罢工。这场充满辛酸与争议的罢工虽然和1926年一样宣告失败,但以斯卡吉尔为代表的激进矿工的形象也成为了后撒切尔时代英国政治神话的一部分,至今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神话在19921019日一度达到高峰:当时任工商部长迈克尔·赫塞尔廷单方面宣布将在一年内对NCB进行私有化、并关闭其旗下50座煤矿中的31座时,斯卡吉尔带领逾十万矿工矿属与支持者在伦敦西区举行抗议,这位曾经的国民公敌在他最不信任的资本主义之都受到了明星般的欢迎。在来自整个政治光谱的压力之下,首相约翰·梅杰不得不宣布政府将只关闭10座煤矿,并把赫塞尔廷计划的其余内容发回重审。

 (在1984年罢工现场被警方控制住的NUM前主席亚瑟·斯卡吉尔。来源:网络)

然而,神话和现实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矿工逼退政府”的故事也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明快。从集体的角度看,根据1984年《工会法案》规定,没有在工会表决中得到多数赞成的罢工将不受法律保护,且工会成员有权以个人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工会方面停止动员行为。这一立法一般被视为工会“民主化”的关键一步,但其对个人权利的强调也大大瓦解了工会成员参与集体行动的动机。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从19841992年,当时主管英国煤炭业的全国煤炭理事会(NCB,英国煤炭公司的前身)已经关闭了超过100座煤矿,裁员十余万。有1984年罢工苦战半年一无所得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多的矿工已无心且无力参与第二场持久战。结果在1992年的运动中,虽然斯卡吉尔成功地争取到了全国工会联盟(TUC)和工党方面的支持,但他关于发起全国总罢工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接受。而最终迫使约翰·梅杰内阁屈服的,反而是保守党内一些因舆论压力而不愿服从党鞭意志的后座议员:由于保守党在下院只有21席的微弱多数,他们的反对票很有可能威胁到现政府存续的根基。除此之外,高等法院也在当年12月份裁决赫塞尔廷的计划违法。在这一情况之下,内阁不得不弃车保帅,悬崖勒马,而矿工本身则已经沦为政治风波的噱头。

 

1992年末赫塞尔廷风波愈演愈烈的同时,NCB的裁员计划已经展开。到当年圣诞节为止,已经有5000名矿工自愿接受裁员,外加上TUC方面对斯卡吉尔提议的拒绝,罢工的可能性已经彻底消失。1994年,NCB被政府改组为私营的英国煤炭公司,此后英国煤炭业总体进入了稳步衰退的状态,就业人数和矿井数以相对稳定的速率逐渐减少。对于这样的处境,矿工并不满意:就在20043月,失业矿工的安置问题一度在柯灵利煤矿触发了一场罢工投票。当时英国煤炭公司为安置180名来自附近塞尔比煤田的工人,提出将每周工时延长,这遭到了由克里斯·基臣(Chris Kitchen)担任书记的NUM柯灵利支部的反对。在表决通过之后,NUM柯灵利支部组织了一系列24小时罢工,终于在当年6月与雇主达成妥协。作为继续工作的条件,虽然原先就在柯灵利工作的矿工维持既有工时不变,但来自塞尔比的矿工不得不按照资方安排,增加一轮夜班。当时英国煤炭公司的形势还没有那么糟糕:英煤不但掌握着18座深层煤矿,还蒙当年国际煤价上涨所赐,计划开发新的露天煤矿,以与受国际行情拖累的进口煤相抗衡。

 

10年之后的今天,摆在矿工眼前的是比当初更加苦涩的状况。最糟糕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柯灵利煤矿管理层在与矿工座谈时表示,如果不按期执行停产计划,英煤随时都有破产之虞。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填补停产计划的开支,英煤便已经向政府寻求了一千万英镑贷款;如果不顺从管理层的决定,失业的一天将会来得更早。在这一情况之下,2014422日,即便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接受企业方开出的条件,柯灵利矿工工会以79.9%的赞成率通过了企业方提出的裁员方案。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按照这份方案,柯灵利煤矿将在今年年底完全关闭,孤独地见证英国深层采煤的终结。

 

10年前在柯灵利领导罢工的支部书记克里斯•基臣,现在已经成为了NUM的总书记——虽然整个产业如今只剩下大约2000人。在柯灵利煤矿刚建立的1960年,这个数字高达60万。与上个世纪比,如今总书记的工作可能要轻松一些,但对于实际干这份工作的人而言,身上的职责和以往一样沉重。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更沉重了。这可以从基臣本人的态度中看出一些端倪——回到20144月,当BBC记者向克里斯·基臣询问他对柯灵利煤矿通过裁员方案的看法时,基臣无奈地表示:“如果柯灵利煤矿真的提早关闭,至少矿工们不会再被当成产业衰退的替罪羊了。”

 

除此之外,工会方面似已无言以对。

话题:



0

推荐

徐一彤

徐一彤

2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文章